速雷体育-雷声,中国女花年轻队员要在残酷竞争中快速成长
(本报讯)初夏的北京,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的击剑馆内,空气里弥漫着剑条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汗水的气息,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女子花剑运动员,正在剑道上往复冲刺、弓步突刺,场边,一个沉稳的身影长久伫立,目光如炬,紧紧追随着队员们的每一个技术细节,他,就是中国女子花剑队主教练、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冠军——雷声,在短暂的休息间隙,这位昔日的“剑客”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,话题的核心,直指中国女花未来的希望所在——那群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年轻队员们,以及她们所必须直面的“残酷竞争”。
“竞争是这项运动的一部分,更是顶尖运动员成长的催化剂,对于现在的年轻队员来说,这种残酷性,她们躲不开,也不能躲。”雷声的开场白直接而坦诚,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他坦言,当前国际女子花剑格局风云变幻,欧洲诸强底蕴深厚,新锐频出,亚洲近邻日本、韩国亦虎视眈眈,技术风格日趋男性化、速度力量要求极高。“我们这一批队员,像石玥、宋世弘、陈情缘等,她们具备了很好的基本功和潜力,但国际大赛的经验、关键时刻的心理承受能力,尤其是面对连续失分或裁判争议判罚时的应变能力,还需要在最高强度的对抗中去磨砺,甚至是‘交学费’。”

这种“残酷竞争”,首先体现在队内,随着老将的逐渐淡出,巴黎奥运会周期伊始,中国女花实际上已悄然完成了新陈代谢,队内位置不再有铁打的主力,每一次队内考核、每一次选拔赛,都直接关系到国际比赛的参赛资格,雷声刻意营造着这种“鲶鱼效应”:“我告诉她们,在国家队,没有论资排辈,只有实力和状态,今天你可能还是重点,明天跟不上,位置就可能被更年轻的队友取代,这种压力必须常态化,因为国际赛场就是这样,甚至更无情。” 训练馆的墙上,贴着清晰的积分排名和选拔办法,数字冰冷,却最是公平,它无声地鞭策着每一位姑娘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放眼国际,竞争的残酷性更是几何级数增长,雷声分析道,现代女子花剑的对抗强度今非昔比。“过去的比赛可能更讲究技巧和控制,现在则是速度、力量、侵略性的全面比拼,欧洲选手的身体素质出众,进攻凶狠;亚洲顶尖选手的技术细腻程度和战术执行力也非常高,我们的年轻队员出去比赛,往往第一关就是要适应那种令人窒息的攻防节奏和身体对抗。”他回忆起前不久的世界杯分站赛,有年轻队员在资格赛中就折戟沉沙,“不是技术不行,而是上去被打懵了,节奏完全被对手带走,平时练的东西发挥不出来,这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,只有在实战中一次次被冲击,才能学会如何在这种高压下保持冷静,找到自己的节奏。”
认识到竞争的残酷,只是第一步,如何在其中“快速成长”,才是雷声和教练组工作的重中之重。“快速”,意味着压缩成长周期,意味着要用更科学的方法、更坚强的意志,去跨越本需漫长时间才能渡过的瓶颈。
科学化训练,是应对残酷竞争的基石。 雷声将他在运动员时期对技术战术的深刻理解,与先进的训练理念相结合,训练馆里,除了传统的技战术演练,高科技设备随处可见:高速摄像机捕捉着每一个弓步的角度、手上动作的细微变化;穿戴式设备实时监控运动员的心率、负荷强度;数据分析师会将对手的录像剪辑成片段,供队员反复研究。“我们不再仅仅是‘苦练’,更要‘巧练’。”雷声指着正在进行的模拟实战训练说,“我们会针对特定主要对手的风格,设置专门的对抗练习,强化应对策略,也会进行极端困难情境下的心理抗压训练,比如在计分器上设置比分落后,要求队员在最后时刻实现逆转,目的就是让她们对各种复杂情况都有所准备,减少赛场上的不确定性。”
心理淬炼,是年轻队员蜕变为顶尖高手的核心环节。 击剑是一项极富心理博弈的运动,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,心理状态的细微波动都可能决定胜负,雷声格外重视队员的心理建设。“年轻队员容易想赢怕输,领先时保守,落后时急躁,这需要大量的心理辅导和实战磨练。”队里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练,定期开展团队辅导和个体咨询,但雷声认为,最好的心理老师还是比赛本身。“我鼓励她们多出去比赛,不要怕输,每一次失败,如果能够认真总结,找到问题所在,就是一次宝贵的积累,要让她们明白,冠军不是打出来的,是‘输’出来的,只有经历过最刻骨铭心的失利,才能锻造出最坚韧的神经。”他时常与队员分享自己奥运夺金前后的心路历程,特别是如何从挫折中调整心态的经历,这种言传身教,往往比任何理论都更具说服力。
团队力量,是支撑个体成长的后盾。 尽管击剑是个人项目,但雷声强调团队氛围的重要性。“我们是一个集体,虽然上场是一个人,但背后是整个团队的支持。”老队员会主动分享经验,帮助年轻队员分析技术录像;队友之间既是竞争对手,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,这种“传帮带”的氛围,有助于年轻队员更快地融入国家队的高强度环境,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,从而更好地应对独自站在剑道上的压力,雷声说:“我希望打造一支有凝聚力、有战斗力的团队,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,并为共同的目标奋斗,这种团队文化,是应对残酷外部竞争的内在缓冲。”
展望未来,通往巴黎奥运会乃至更长远目标的路途注定布满荆棘,资格赛的激烈角逐,奥运赛场的瞬息万变,对这群年轻的中国女花姑娘们将是前所未有的考验,但雷声眼中透露出的是坚定与期待:“时间紧迫,挑战巨大,这是客观事实,但我对这批队员有信心,她们有天赋,肯努力,缺的只是时间和历练的火候,我相信,只要她们能真正理解并拥抱这种残酷竞争,将其转化为每天前进的动力,她们就能加速成长,在不远的将来,给国人带来惊喜。”
采访结束时,训练馆内再次响起密集的剑声,一位年轻队员在模拟决赛场景的训练中,顶住压力,一剑制胜,摘下面罩的脸上,汗水与青春的光芒交织,眼神中闪烁着经过淬炼后的自信,这或许正是雷声所期望看到的——在残酷竞争的熔炉中,中国女花的年轻一代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拔节生长,她们的剑尖,所指之处,是中国击剑的未来,而这条成长之路,虽有风雨,却必见彩虹。